父母天生是教育家,哥哥姐姐天生是大教育家
看到身材圆润眼神清澈的小朋友,喜爱之情涌上心头,不由得低估了他们的能力。小朋友认知世界的方式与科学家并无不同,都是假设-检验,而小朋友其实还更强些,因为它对这个世界提出各种假设的能力,无穷无尽无边无际,科学家脑洞再大也追不上。
《摇篮里的科学家》(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),讲小朋友从出生到四岁左右的认知进展,写得清楚、晓畅、温暖。这书能减少年轻父母的很多焦虑:最重要是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要长,而不是在一起时特地教什么。小朋友是自宇宙诞生以来最复杂最精密最了不起的学习机器,有生而知之的天赋本能,更有学而知之的强大能力,而父母的教育发生在无意识间。
父母与小朋友在一起呆着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。漫长的演化,既把小朋友调教成为完美的学习机器,也把父母调教成为完美的教育家,尽管并不自知。养育孩子本身就是教育,它是即时的、自动的、无预案的,却给小朋友以丰富的信息和反馈,这是小朋友区分自己与世界然后认识世界的最初指南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证明,跟小朋友在一起,做与小朋友在一起该做的事:说话,游戏,做鬼脸,关心,就是最好的教育,不需要特别的技巧、知识和能力,需要的只是时间。
看这本书,也懂得了小朋友的成长。
小朋友虽小,大脑比成人的要忙得多。三个月的时候,小朋友大脑负责视觉、听觉和触觉的那部分就开始大量消耗能量;到两岁,小朋友大脑消耗能量就达到成人水平;到三岁,达到成人的两倍,这种状态会持续到10岁左右;到18岁才降到成人水平。
为什么消耗这么多能量?小朋友大脑的神经元数量与成人相近,区别在于小朋友忙于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连线(突触连接)。出生时每个神经元大约有2500个突触连接,两到三岁时达到最高峰,每个神经元平均有15000个突触连接,远高于成人,更多的连接意味着更丰富的认知世界的可能性。小朋友的大脑活动比成人更频繁,更富于连接的各种可能,更灵活,也就是说,更聪明。
随着长大,小朋友的突触连接减少,能量消耗降低,许多用不着的潜能,在小朋友成长之时,大脑中的对应神经元突触连接逐步消失。失去无穷无尽的可能,获得效率、逻辑和目标,小朋友长大成人。
6个月以内的孩子是真正的世界公民,对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同样强大的理解力,无论是英语、中文还是斯瓦西里语。但到了12个月时,它就明显地更能理解身处环境中的那种特定语言,对其他语言的分辨能力显著下降,因为大脑中负责语言部分的那些神经元及其突触连接,从完全开放的可能开始收敛到当下对它最有用的那个子集。再往前走,小朋友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在8岁以前结束。如果到20岁才开始学习一门语言,则与40岁再学相比,难度并无不同。
但凡为人父母,都知道魔鬼两岁(terrible two)这个时期。两岁的小朋友是小魔鬼,不光是精力充沛,更可怕是精力充沛地折磨你。但为什么会这样又为什么会发生在两岁?因为两岁的孩子开始知道自己的想法与旁人的想法有区别,于是热衷于探索这些区别。你不让他做什么他偏要做什么,不是因为想做这件事,也不是因为所谓不听话,而是就要看看你的反应。从你的反应中学习。学着接受吧。
父母总认为自己对小朋友最重要,但对两岁左右的小朋友来说,大几岁的哥哥姐姐最重要。发展心理学认为,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意识到它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不同,正极力探索这种不同,而这是其心智成长的关键,父母因为无私养育小朋友,多半顺着它,提供的差异性不足,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别提了;只有稍大一点的哥哥姐姐绝不会假以辞色,该打打该骂骂,提供了一个完全相逆的反馈系统。所以小朋友总是跟在哥哥姐姐后面,被嫌弃被虐,屁颠屁颠,那是老二在攻受中探索世界。
发展心理学还认为,老二特别有动力获得对老大的准确认知和预测。要让父母做点什么,哭两声就可以了。要让哥哥姐姐帮做点啥,哭没用,只能智取,所以整天跟在哥哥姐姐后面。离朋友要近,离对手要更近。生为老二,自通兵法。
作为两娃之爸,读到这些没有增加我调解两娃战争的技能库,但观摩这场战争时从此会更宽心一些。我明白了,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学习,万千百年来皆如是。
至于我自己,做一个普通父亲,与小朋友多在一起,就是最好的教育。
推荐读物
The Scientist in the Crib: What Early Learning Tells Us About the Mind by Alison Gopnik and Andrew N. Meltzoff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BetterRead,该公号致力于推荐有理、有趣、有用的英文读物。
扫码订阅
海外带娃手册
旅行、读书、生活中的带娃经